網頁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為夢想而生 油電超跑 BMW i8

憑藉BMW eDrive科技、渦輪增壓技術、先進的底盤設計、油電混合動力之四輪驅動、輕量化車體結構等,BMW i8成為了未來駕馭樂趣的象徵車款。自2014年上市以來,BMW i8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油電混合動力跑車,兼顧優異的駕駛與節能環保理念,同時,LifeDrive車體結構幫助車身達到最完美的重量分配。



在科技系統篇中曾經提過,插電式油電分離混合動力系統設計的i8,其油耗表現相對於同級馬力輸出的競爭對手而言,明顯地更為優異,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更為精密的動力管理。而在出發之前,BMW亦特別安排i8的工程師,向與會媒體介紹全新的動力管理系統,以讓媒體能更清楚i8的核心產品力。


不同於Vision EfficientDynamics在車展中,僅以示意影片介紹混合動力系統切換的方式。身為量產市售的產品,完美地滿足駕駛人的每一種需求,是上市的先決條件,因此,i8動力管理系統相形之下更為精密更為複雜,自是不在話下。而為方便駕駛人使用,這套全新的管理系統,為i8簡化出5種不同駕駛模式以供駕駛選擇,不但能提供良好的能源管理,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更讓駕駛人能隨心所欲地駕駛享受這款產品。


當按下Start/Stop按鍵後,i8預設的動力管理模式為Comfort Mode,在時速60公里以下均以電動前驅的方式行駛,在超過之後,則適時加入引擎動的驅動的後輪,以達成最舒適的駕馭。而對於強調環保的需求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EcoPro Mode,電動馬達所具有的2檔變速箱將切換至節能的檔位,以起步的加速力道,交換更為節能的表現,而能量回收系統亦調整至更強的設定,耗電的冷氣系統與座椅電熱系統等,亦切換至節能模式,以讓整體的能量管理效率最佳。


在Comfort Mode以及EcoPro Mode下,駕駛更可以按下eDrive按鍵,系統將把純電動行駛的速度範圍,放大至120公里,除了一般市區行車之外,即便是在高速公路,駕駛依舊能運用電動車的最新科技,無聲地在車陣中穿梭,享受科幻電影中主角專屬的快感。


而對於熱愛駕馭樂趣的車主,BMW自然不會忽略,只要將排檔桿切換至S檔位,i8便會自動進入Sport Mode,切換至Sport Mode是一種極為有趣的體驗。在任何駕駛狀況下,只要將排檔桿切換至左側的Sport檔位,車輛便會自動切換至Sport Mode,此時,儀錶便會切換至熱血的紅色主題,不論是轉速表或是功率表,均以紅色為主,從視覺上便進一步點燃駕駛者心中的熱血。而原本僅是備用的3缸汽油引擎零時差的啟動,231匹的馬力立刻上線,供駕駛者任意的驅策。


全新BMW i8 Roadster採用BMW i專屬的輕量化車體結構,無窗框式鷗翼車門與前擋風玻璃框架皆由CFRP碳纖維強化塑料製成,也同步使用在側裙與前、後傳動軸上,強化底盤且創造絕佳的車身剛性,提供完備的安全防護。


高壓鋰電池效能及容量提升,BMW i8 Coupe純電行駛距離最高可達55公里;i8 Roadster最高可達53公里。BMW i8 Coupe平均油耗為55km/L;i8 Roadster平均油耗為50km/L。




BMW I8從美國買到台灣辦到好要多少錢呢? 




這是玄天國際公司專屬的line@,可加入好友並發個小貼圖給我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哦。

加入好友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最新車訊-- Z4 M40i已經夠猛了!BMW M不打算打造Z4M

這台車 真的是很帥 !!!
就算不升級也還是有它的市場阿 !!!

德國BMW汽車計劃將於8月23號正式發表全新世代Z4敞篷跑車,相信大家也都迫不及待想一睹這款 Toyota Supra雙生車的面貌,而根據最新的外電指出,BMW竟然沒打算打造頂級規格的Z4M跑車!這究竟是為何呢?
 BMW提供
BMW提供
BMW M部門主管Frank van Meel接受美國Car and Driver訪談時表示,就性能來說,接近M2表現的Z4 M40i定位已經是完美了,如果要再向上提升的話,也只會吸引極小部分的消費群。Z4 M40i的性能已相當足夠,而Z4M跑車的市場需求量可能還不能說服BMW團隊著手開發。
 BMW提供
BMW提供
根據Carsalebase網站的資訊指出,在2015至2017年間,美國市場只賣出了3,518輛BMW Z4跑車,相較之下,Z4在歐洲明顯更受消費者的喜愛,光是2015年就賣出了4,093輛。整體市場需求量確實不高,這也是為何BMW並不急著研發新世代Z4M跑車的原因。
 BMW提供
BMW提供

BMW汽車尚未公布Z4 M40i的性能規格,但許多外電報導估計它將搭載擁有385匹最大馬力的3.0升雙渦輪增壓6缸汽油引擎。無論動力數據如何,BMW已確定 M40i車款將換上降低車身的跑車化懸吊系統(含主動式連續可變阻尼電子避震器)、新前軸、高性能煞車系統、後差速器鎖定以及輕量化輪圈等優於標準車款的配備。

引用自udn / 發燒車訊 / 國際車訊 / 車壇新訊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發燒車訊- 向霍金致敬 車內下起流星雨 ?

前陣子聽說有新推出了一款"會下流星雨"的頂級車款馬上上網看了到底是怎麼樣的車可以讓車內也下起流星雨原來是勞斯萊斯推出的"魅影流光掠影典藏版" 全球限量只有55台呢 !!!!
這台車的車頂是由1340根光纖燈組成,並可呈現出流星划過車頂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有別於一般車頂的絢麗色彩。




「勞斯萊斯 流星雨」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款以「流光掠影」為名的勞斯萊斯Wraith Luminary Collection,成為原廠表徵自家客製化工藝的最佳媒介。(圖/翻攝自勞斯萊斯,以下同)

2018年年初,堪稱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可說是讓全球一陣嘩然;為聊表對這位偉人的敬意,英國車廠勞斯萊斯(Rolls-Royce),日前更推出了Wraith Luminary Collection典藏版,全球限量55台;透過自傲的客製化匠藝,讓車內下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造」流星雨!

勞斯萊斯向來高規格的各式內外裝鋪陳,已是全球車壇眾人皆知的事情,但本次Wraith Luminary Collection車室內所配置的星光頂棚,可是讓人見識到原廠技術團隊「近乎苛求」的工藝表現。

「勞斯萊斯 流星雨」的圖片搜尋結果
8種特別打造的流星軌跡,造就更為搶眼的視覺效果。


這具星光頂棚是以橡木飾板做為基底,並透過176LED燈泡、1,340條光纖所打造而成,除了閃爍的銀河星光外,勞斯萊斯更費時20個小時,特別為這個頂棚設計了8種流星飛過的軌跡,為已故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勞斯萊斯 流星雨」的圖片搜尋結果
▲車側門把更採用手工編織鋼絲,大幅提昇整體質感。

除了星光頂棚外,勞斯萊斯更在車內大手筆採用不鏽鋼鋼絲纖維,費時三天打造成專屬的車用飾板;舉凡車門把、中控台鞍座等處,皆可見這組「搞剛」的手工技藝,藉此大幅提昇車內質感。

至於在車身外觀上,本次了Wraith Luminary Collection更採用了全新的「Sunburst Grey」車色塗裝;據勞斯萊斯原廠表示,該塗裝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特殊的古銅色澤,搭配車側採手工拉出的獨特腰線,更讓這輛英倫女神更顯優雅不凡。

引用自 勞斯萊斯讓車內下起流星雨 只為向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致敬 ETtoday車雲 | ETtoday新聞雲


想知道 "如何將總代理沒有的車款帶回台灣嗎 ? "
請詢問 line : @car-to-taiwan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發燒車訊 -- BMW啟用全球唯一 " 新車X光診斷系統 "


喜愛BMW車款的大夥兒 有福了 !!
BMW啟用了全球唯一的新車X光斷層掃描
針對車輛進行斷層掃描
就可輕易地知道車輛哪個地方出現問題
可說是製造新車的科技大躍進呢 !!
可以簡單的發現問題 減少新車量產時出現問題的機率 !!
 
雖說X光斷層掃描早已廣泛運用在醫療領域,但要像是BMW將該技術運用在新車生產過程當中,那可就是破天荒第一遭了!日前BMW便與EZRT技術開發中心,正式啟用全球唯一的車輛X光斷層掃描系統,嚴格把關新車組裝品質。

BMW啟用全球唯一新車X光診斷系統 管你大小病痛全都難逃法眼(圖/翻攝自BMW)


這項由BMWEXR技術開發中心,費時兩年所開發而成的車輛X光斷層掃描系統,可透過四支獨立X光機器手臂,直接於車輛外部進行移動式掃描,並將大量的橫切面掃T描圖像層層堆疊為3D立體影像,最小解析度更是來到100微米,相當於我們一根頭髮的直徑。

BMW啟用全球唯一新車X光診斷系統 管你大小病痛全都難逃法眼(圖/翻攝自BMW)


如此一來,研發團隊便毋須將車輛進行拆解,就能夠早先一步發現新車可能出現的各項狀況,大幅提升量產組裝品質;BMW強調,未來該技術也將提供給集團其他品牌如MINI、勞斯萊斯等新車研發部門使用,同時也將結合AI人工智慧等新銳技術,讓新車研發過程能更具效率。


當然,除了一般可見的焊接、螺絲連接的基本檢查外,該系統更能夠精確判讀車身烤漆面經高溫過後的黏合狀況,讓研發團隊能在新車量產前,就能夠即刻掌握車輛狀況,並即刻進行修正。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車子的Model Year 系蝦米哇勾 ? ? ?


明明現在是2018年,為什麼有那麼多2019款的新車呢?

不知道您是否也很好奇這個問題~~~

是穿越時空嗎? 下面就讓小編來為您解答


其實2019和實際年份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為了將改款車型進行區分的一種稱呼,上市的新車款式被稱為Model Year,一般會比實際年份提前一年,可以看成是宣傳噱頭,畢竟車子越新,越能勾起購買慾望。那麼你知道Model Year是從何而來的嗎?

Model Year的由來
在上個世紀美國市場有一個傳統的經營習慣,每年秋季9月到10月間,下一年的新車會在經銷商的展廳上集體亮相,用Model Year來表示新車的年份款式,關於誰是發起人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通用的傳奇人物阿爾弗雷德·斯隆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進入爵士時代(Jazz Age),人們迫切地追求理想中的浮華生活,衣食住行都開始講究時尚潮流。與此同時,斯隆剛剛接手了正值風雨飄搖的通用公司,當他看到年輕人們掛在嘴邊的總是換季時裝,就思考著能不能將「換季」的思維注入到汽車產品中?經過與設計師哈利·厄爾的討論,最後提出了著名的「有計劃的廢止制度」(planned obsolescence)。


所謂「有計劃的廢止制度」,就是在設計新車時,有計劃地考慮未來幾年不斷更換部分設計,兩年一小變,三四年一大變,刺激消費者不斷追逐新潮流。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不就是現在的汽車改款嘛,從外觀的小針整容到整輛車的升級換代,其本質就是「有計劃的廢止制度」,這一概念在如今的數碼產品領域更是發揚光大。


秋季,新車亮相的好時節
在斯隆提出「有計劃的廢止制度」不久,汽車改款的概念已經逐漸得到整個行業的認同,當時間來到上世紀50年代,行業正式將10月1日定為Model Year的起始日,車企們扎堆在秋季發布改款的新車。但為什麼偏偏是秋季,而不是一年伊始的春天?理由其實很簡單,秋季是農業收穫的季節,人們辛勤勞碌終於得到回報,口袋鼓鼓囊囊就等著花錢瀟洒了。而汽車在當時作為價格不菲的商品,秋季無疑是進擊市場的最好時機



除了新車發布時間變得多元,發布場所也是如此。在以往,大部分新車都會在車展上首度亮相,但參展車型如此之多,人們實在是目不暇接。因此換個時間,換個地點,錯開高峰期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例如本田在一個牧場倉庫里發布了2017款CR-V,而2018款跨界版探界者,則選擇了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車訊 -- 外匯車 賓士C300 賣到全台第一!




▲Lexus和賓士成為台灣熱銷豪華車款的前5名。(圖/翻攝自Mercedes-Benz)


交通部監理站5月份資料顯示,進口豪華車款掛牌數由賓士C-Class奪冠(781輛),第二名是Lexus NX(662輛),第三名則是賓士GLC(577輛)、第四名是E-Class(438輛)、第五名Lexus RX(416輛)。不過,賓士C-Class的掛牌數其實另有蹊蹺,因為781輛中光是外匯車就佔了404輛;換言之,真正的C-Class新車銷量只有376台,只能排在第五名。

外匯車意指進口商從國外進口中古或新古車來台販售,其中404輛C-Class雖非由台灣賓士經銷,但在監理站眼中沒有區別,因此掛牌數通通都算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404輛外匯C-Class中,光是C300就佔了387輛,足見其熱門程度;主要原因是台灣跟著歐規走,沒有正式導入C300,但偏偏C300外匯車價約在130萬上下,性能又勝出台灣官方代理的C250、C180,相對要價199萬的C180而言,怎麼看都是買C300外匯車比較划算,因為低價可以買到更強性能,CP值實在差很大。

雖然外匯C300性價比高,但許多人一想到可能有車況、保固、外匯車商、驗車等4大疑慮,就仍對外匯車望之卻步。但其實這些問題都有解,先從車況來說,若車主擔心買到泡水或事故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檢查CarFax和Autocheck報告。因為CarFax報告都會詳細揭露該車在國外的維修紀錄,而且只要40美元(約新台幣1200元)的查詢手續費;如果外匯車商願意幫忙查詢,幾乎已經能排除大部分車況不佳的風險。

保固方面,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外匯車來台無從保固,但單就賓士而言,原廠其實是接受外匯車回原廠保養廠檢修保養的。再者,貿易商在全台也有成立維修保養聯盟,一般保養維修幾乎不用擔心。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外匯車主的待遇通常不如一般車主,畢竟會跟台灣賓士買車的消費者,通常是頗具消費實力的「潛在客戶」,但跟貿易商買外匯車的消費者,通常是精打細算才下手,所以接待方面自然不會那麼熱切。
外匯車商的部分,務必要找信譽可靠的公司。因為買外匯車通常要先應要求付3成訂金,有時一等就是好幾個月,要是遇到不肖業者收錢潛逃,真的是會欲哭無淚,因此找有信譽的貿易商買車,是保障自己的第一步。

外匯車其實是可以透過車商買保固險的,這是專屬車商的保險,但要搭配車體險一起購買!外匯車其實也是有外匯車的保障!!

驗車方面,由於各國法規都不同,並非每一輛車都能通過國內財團法人ARTC的車輛檢測,只要一項檢驗不過,重驗費用不僅動輒數萬元,而且還不包括專業技師調教改善的費用。不過,若以C300這種常見的車款來說,車主就可以用「共用授權」的方式省去許多麻煩,方法是其他人將相同車型驗證通過的安全測試報告逐項提供給你,而你再直接拿給車測中心,如此一來依項免驗,可以省下許多步驟;但若是少見車款,可能就不會這麼順利了。
外匯車雖然划算又CP高,但如果買的是較少見的車款,須負擔的風險也會相對提高,如果有意下手可得特別留意。


引用自 ETTODAY-車雲-外匯賓士C300「原廠6折」賣到全台第一!4點破解外匯車差在哪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發燒車訊 -- 外匯市場的熱賣車款

賓士 C300 在台灣銷售相當好,但並非由台灣賓士販售。

台灣一年約販售的車輛大概在 40 萬輛上下,多數都是由台灣分公司或總代理做銷售,然而卻有少數未引進車款,讓平行輸入的貿易商逮到機會,以外匯車方式銷售,反而成為熱賣車款。

外匯車其實是哪些原廠未引進,由貿易商自己帶進台灣販售的車,也許是原廠評估不適合台灣,又或者是價格不划算,也有可能是會與其他引進車款的配備規格相重疊,都讓貿易商有機會引進銷售。
近幾年最紅的外匯車,可說是賓士美規 C300,儘管台灣賓士銷售量年年上漲,但這其中也包含外匯車。以 5 月為例,C-Class 賣出 781 輛,可說是相當亮眼,但 C300 外匯車就佔了 404 輛,超過一半的數字,真正由台灣賓士賣出的 C-Class 只有 377 輛。 
相較於台灣賓士的 C180,售價就要從 199 萬元起,C300 不到 150 萬的價格優勢,配備還更豐富的情況下,儘管是美國兩三年左右的二手外匯車,仍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這台C300是很多想買美規車的客人的第一首選,主要是因為價格實在是太划算了拉!


Toyota Sienna 是相當熱賣的一款美規 MPV,去年才由台灣總代理引進。

前幾年也相當紅極一時的外匯車,就是 Toyota Sienna,去年 Toyota 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正式銷售前,Sienna 就已經擁有相當亮眼的成績,以一輛車長超過 5 米的美規 MPV,卻能有一年超過 1000 輛的銷售,絕對是相當亮眼的成績,也讓和泰汽車正視到 Sienna,去年起直接從美國引進販售,與旗下日規 Previa、Alphard 成為 Toyota 的 3 款主力 MPV。--自由時報


自辦外匯車找帝師 只有帝師讓出師
人人都可當車商 !!!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最新車訊-- Mercedes-AMG A45將突破400hp!新入門A35已確認

早在新世代Mercedes-Benz賓士A-Class掀背車款還在研發階段時,許多有關全新Mercedes-AMG A45傳聞就已在流傳,而這次則是由Mercedes-AMG執行長證實了新A45將擁有超過400匹最大馬力輸出。
A-class不久前才大改款。 Mercedes-Benz提供
A-class不久前才大改款。 Mercedes-Benz提供
Mercedes-AMG執行長Tobias Moers先生在2018紐約車展中接受Road and Track訪問時透露了新世代Mercedes-AMG A45的最新訊息。Moers先生表示,新A45超級鋼炮車款所搭載的全新2.0升渦輪增壓4缸汽油引擎雖然沒有結合電能輔助動力,但最大馬力輸出仍將超過400匹。強勁的動力將透過自排變速箱與4MATIC恆時四輪驅動系統傳遞到4顆輪子上。
新世代A-Class內裝也不惶多讓。 Mercedes-Benz提供
新世代A-Class內裝也不惶多讓。 Mercedes-Benz提供
即使擁有超級鋼炮等級的動力,但馬力並不是新世代Mercedes-AMG A45開發的重點。Mercedes-AMG研發團隊的目標是要讓新A45展現出均衡的全方位表現,不論是賽道激烈駕馭或是日常通勤,新A45都將表現亮眼。
新一代A45有望成為鋼砲之王。 Mercedes-Benz提供
新一代A45有望成為鋼砲之王。 Mercedes-Benz提供
除了全面升級的新世代Mercedes-AMG A45超級鋼炮之外,A-Class車系還將增添一輛性能較溫和一些的Mercedes-AMG A35車款。這輛最新的入門AMG車款同樣也會配置2.0升渦輪增壓4缸汽油引擎與4MATIC恆時四輪驅動系統,但引擎最大馬力將設定在300匹上下。
雖然掀背版Mercedes-AMG A35將不會導入北美市場(美國與加拿大),但四門車型應該會有機會進軍北美。從A-Class延伸出的CLA與GLA也正在計劃推出新世代的車款,當然這還包括它們的AMG性能款。
現行版CLA。 Mercedes-Benz提供
現行版CLA。 Mercedes-Benz提供


轉至 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6/3074346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最新車訊--因應市場變化 電動休旅會是下一個潮流嗎?

休旅車在最近幾年,已陸續攻占各個地區的銷售排行榜,不管是傳統的休旅車,或是因應市場需求不同,而衍生出的跨界休旅、小型跨界休旅,甚至是具備跑格風的休旅,各式各樣的休旅車豐富了現今的汽車業。
圖為全新Toyota RAV4。 摘自Toyota
圖為全新Toyota RAV4。 摘自Toyota
不過,在環保法規日趨嚴苛的強況下,電動車的崛起也是近年來最當紅的話題,各家車商也紛紛訂下發行電動車的目標。在最近的大型車展中,我們也看到相當多的電動概念車,但在這其中,也有些是已經真正量產,並且即將上市的電動車款,而最矚目的莫過於電動休旅了。以下便舉出在日內瓦車展上,備受關注的三款電動休旅。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Hyundai Kona Electric

首先,就是代表韓系風格且強勢來襲的Hyundai Kona Electric。猶記得Hyundai曾在去年喊出要在2021年成為歐洲市場的亞洲第一品牌,而原廠也對Kona相當寄予厚望,在推出汽柴油版的Kona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便隨即發表了Kona EV,可以見到Hyundai的進步與野心。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歐規Hyundai Kona EV有兩種動力選擇,分別是最大續航距離可達300公里的基本款,搭載39.2kWh的鋰電池組,電動馬達可輸出最大馬力133hp(99kW)/40.28kgm。另一種則為最大續航距離可達470公里的長里程版本,搭載64kWh的鋰電池組,電動馬達能夠輸出201hp的最大馬力,至於扭力表現則與基本款相同。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而美規版僅會有長里程的版本,最大續航距離將來到402公里,並預計在2018年的第四季於美國加州上市;至於歐規版則將於2018年的第二季開始量產,並率先於歐洲地區發售。不過,原廠尚未公布相關的售價資訊。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圖為Hyundai Kona Electric。 摘自Hyundai

●Jaguar I-Pace

接下來就是選在日內瓦車展前夕,正式於3月1日發表的Jaguar I-Pace,這款純電休旅豹在還是概念車的時期,就已經吸引非常多人的注目。堪稱與概念版幾乎相同的I-Pace,一發表後深受各家媒體與消費者的喜愛,而這輛電動休旅豹,不止外型出色,就連性能表現也值得讚賞。
圖為Jaguar I-Pace。 摘自Jaguar
圖為Jaguar I-Pace。 摘自Jaguar
Jaguar I-Pace搭載一具90kWh的鋰電池組,擁有480公里的最大續航距離(歐洲WLTP標準下),比較特別的是,I-Pace配置了兩顆電動馬達,分別至於前軸與後軸上,在搭配四輪驅動下,可創造出最大馬力394hp/70.1kgm,0~96km/h加速也只需花費4.5秒。
圖為Jaguar I-Pace。 摘自Jaguar
圖為Jaguar I-Pace。 摘自Jaguar
雖然I-Pace在發表會當天,沒有像其他Pace兄弟一樣,來場金氏世界紀錄的挑戰,但Jaguar仍找來了Tesla Model X 75D與100D,進行零百加速與煞停的對決,結果如何就請大家看看影片吧!
除了性能要較Tesla Model X猛爆外,I-Pace的價格也要比Model X划算,美規版I-Pace售價將從70,495美元起跳(折合台幣約205萬元),硬是比Model X 75D便宜了10,205美元(折合台幣約29.7萬元)。至於在Jaguar起源地的英國,則是開出售價63,495英鎊,折合台幣約為257萬元。
圖為Jaguar I-Pace。 摘自Jaguar
圖為Jaguar I-Pace。 摘自Jaguar

Audi e-tron

德國的四環品牌也為電動化做了準備,Audi在日內瓦車展上展出了e-tron prototype,為其下首款的純電動車,同時也是輛豪華電動休旅。車身外觀已幾乎接近量產版本,車身尺碼為長4,880mm、寬1,930mm、高1,540mm,造型與其他Q休旅家族差異不大,車頭依舊保有傳統的八邊形水箱護罩,車尾的一體式尾燈設計,則與新世代A8、A7相同。
圖為Audi e-tron prototype。 摘自Audi
圖為Audi e-tron prototype。 摘自Audi
圖為Audi e-tron prototype。 摘自Audi
圖為Audi e-tron prototype。 摘自Audi
由於尚未正式發表,原廠也並未對e-tron prototype的動力數據多做說明,不過Audi將打造250輛的測試車,在包括零下20度的極地,與50度以上的超高溫環境進行測試,以確保電池能夠正常運作。
圖為Audi e-tron prototype。 摘自Audi
圖為Audi e-tron prototype。 摘自Audi
Audi日前宣布,將在8月30日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e-tron的正式發表會,而日前Audi也公布了售價資訊,在德國當地定價為8萬歐元起跳(折合台幣約為287萬元),這價格都比Jaguar I-Pace或Tesla Model X來得高,不過,Audi已收到來自挪威約3,700張的訂單。
Audi e-tron 將於8月30日正式發表。 摘自Audi
Audi e-tron 將於8月30日正式發表。 摘自Audi

●眾多車商蓄勢待發 更多電動休旅即將量產

上述提及的三款電動休旅,雖然因為品牌定位的關係,沒辦法做出公平的比較,但因為已有量產版電動休旅的開端,使得其餘車商也顯得躍躍欲試。這些嗅到商機的車商,如Mercedes-Benz、Volkswagen與BMW,紛紛計畫推出電動休旅,包括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發表的Mercedes EQ C,以及計畫在2020年發表上市的BMW iX3、Volkswagen I.D. Crozz等;更不用說還有與Audi同屬Volkswagen集團的ŠKODA,也計畫在2020年發表旗下首款純電動休旅Vision E。
圖為Mercedes EQ C。 摘自Mercedes-Benz
圖為Mercedes EQ C。 摘自Mercedes-Benz
圖為BMW iX3測試車。 摘自Auto Express
圖為BMW iX3測試車。 摘自Auto Express
圖為Volkswagen I.D. Crozz Concept。 摘自Volkswagen
圖為Volkswagen I.D. Crozz Concept。 摘自Volkswagen
圖為ŠKODA Vision E Concept。 摘自ŠKODA
圖為ŠKODA Vision E Concept。 摘自ŠKODA
眾多車商相繼表態電動車政策,同時亦展示不少的電動概念車,而這也代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愈趨激烈,且戰火從一般的電動小車、電動房車、電動掀背車,延伸到現今的電動休旅車。
有愈來愈多的車商紛紛投入電動休旅的量產計畫。 摘自Audi
有愈來愈多的車商紛紛投入電動休旅的量產計畫。 摘自Audi
相信在未來的十年內,不管是平價品牌,亦或是豪華品牌,我們將有機會看到這些車商,陸續推出自家的電動休旅,對於現今傾向休旅車的消費者而言,電動休旅可說是未來移動的象徵,甚至可能成為一股新的潮流。
休旅搭上電動化,將有機會為汽車市場帶來一股新的潮流。 摘自Hyundai
休旅搭上電動化,將有機會為汽車市場帶來一股新的潮流。 摘自Hyundai


轉至 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6/3068548